电商已不再局限于“基于网络交易”的范畴
2015年05月16日 16:04:09 来源:柴跃廷
据新华社商务部15日发布《“互联网+流通”行动计划》,将在农村电商、线上线下融合以及跨境电商等方面创新流通方式,释放消费潜力,解决电商“最后一公里”和“最后一百米”的问题。
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15日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说,计划将着眼于“互联网+流通”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,通过完善政策法规标准,优化物流基础设施,提升网络服务能力,加强统计监测和知识产权保护,开展人才培训等措施来优化发展环境。
行动计划提出,在未来1-2年内,将培育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、创建60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、培育150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、推动建设100个电子商务海外仓、指导地方建设50个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。
沈丹阳强调,这一计划将努力解决“互联网+流通”的两个瓶颈问题。一是解决电商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商,完善其快递配送、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,同时,鼓励电商企业走出去,通过建设海外仓打造境外物流体系;二是打破电商“最后一百米”的瓶颈,比如鼓励电商进社区、推广线上线下互动、创新服务民生方式等。
据了解,这是商务部积极响应国务院相关部署和要求,促进互联网与流通业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。此举将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,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释放消费潜力,激发行业活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作用。
■解读
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就《“互联网+流通”行动计划》进行了解读。计划着眼于“互联网+流通”工作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,突出顶层设计和支撑环境的完善。还落脚于电子商务深化应用的重点领域和环节,提出了细微、具体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,一方面要解决电商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例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商,完善其快递配送、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,同时,鼓励电商企业走出去,通过建设海外仓打造境外物流体系;另一方面是要打破电商“最后一百米”的瓶颈,比如鼓励电商进社区、推广线上线下互动、创新服务民生方式等。这些举措既是目前企业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,也是政府利用“互联网+”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。
重点工作任务:
提出6项重点工作任务:一是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,打造工业品和生活用品下乡及农产品进城的便利渠道,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,培育农村电商环境;二是鼓励电子商务进社区,创新和拓展服务型网络消费范围;三是支持电子商务进中小城市,提升网络消费便利性;四是推广线上线下互动,激发消费潜力;五是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,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;六是加快电子商务海外营销渠道建设,推动电商企业“走出去”。
将电商打造成“中国经济升级版”新动力
据新华社国务院近日印发《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》,成为新常态下落实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的措施之一。
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,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,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,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,为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,成为提供公共产品、公共服务的新力量,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。
统计数据显示,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3万亿元,其中,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达2.8万亿元,同比增长49.7%,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一。另据idc咨询公司预测,2015年电商将带动中国直接及间接就业3000万,电子商务渗透率将突破60%。
清华大学教授、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柴跃廷认为,电商已不再局限于“基于网络交易”的范畴,而是成为以信息、知识、技术为主导要素,优化重组生产、消费、流通全过程,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与质量的新型经济活动。将对经济增长、结构调整、要素配置等产生深刻影响,成为打造“中国经济升级版”的新动力。
“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,为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。”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院副院长李鸣涛认为,它将推动我国由“世界工厂”向“世界市场”转变。
柴跃廷表示,意见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的三条主线。一是着力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。二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应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。三是加强引导电子商务发展新方向。
在营造宽松发展环境方面,意见要求全面清理电子商务领域现有前置审批事项,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;进一步放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住所(经营场所)登记条件;放开外商投资电子商务业务的外方持股比例限制;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小微企业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。
李鸣涛认为,意见的相关措施改变了几乎所有国内电商企业采用vie(协议控制)架构取得运营资质的现状,进一步降低电商企业运营门槛,将对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。专家表示,意见操作性强,将破除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深层次障碍,迎来电商发展的春天。